幾個月前,我乘晚班飛機抵達印度海得拉巴。下飛機后,我發(fā)現幾乎沒有出租車。過了一會兒我才搞清楚,當地的司機正在進行大罷工。我耐心等了一會兒,還是沒有。半小時過去,我連出租車的影子也沒看到。正當我準備給朋友打電話時,身后飄過來一個沙啞的聲音:“先生,去哪兒?”一個40歲左右、面帶微笑的男人朝我走來。“現在都在罷工,你打不到車的,我的車就在不遠處。”他熱情地遞過來一張名片,上面寫著他的英文名字羅摩、聯系信息及所在出租車公司等細節(jié)。
簡單的幾分鐘交流后,他的談話風格和流暢的英語讓我吃驚不小。我聽說過很多關于司機利用機場偏遠而宰客的故事;我也聽說過,一些司機善于花言巧語取悅乘客,從而狠撈一筆的舊聞。所以,有兩個選擇擺在我面前:信任他或者等朋友來接我。最后,我選擇了第一種。事實證明,接下來的45分鐘談話十分有趣。
“你說你有英文碩士學位?”我好奇他的英語說得如此好。“是的,坐監(jiān)獄時修完的學位。”我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接話,沉默片刻后,羅摩接著說:“我被指控謀殺,入獄5年。那時我才20歲,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之后發(fā)生了什么?”我問道。羅摩笑著說:“我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在獄中完成學業(yè)。”“那你為什么要殺人?”我繼續(xù)問。“我沒有,我是無辜的。”他平靜地說。“什么?”我徹底驚呆了。
又是一段時間的沉默,羅摩說:“當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告訴我,每天清晨起來我都有一個選擇,決定當天發(fā)生的事情是好是壞。當壞事發(fā)生時,你可以選擇成為受害者,或者從中學習到什么,我選擇后者。”“是的,道理沒錯,但是做到并不容易。比如你無辜被逮捕,這讓人怎么忍受?”我有些替他鳴不平。
羅摩說:“生活中,很多事情會砸到你頭上,反過來,你也可以有力地回擊,決定事情的發(fā)展方向。你遭遇的每個狀況都是一道選擇題,你可以選擇自己如何反應,如何不讓別人影響你的情緒。不管怎樣,你的選擇決定了日后的生活方式。如今我出獄了,依然過著美好的生活,組建了美滿的家庭。”
快要到達目的地時,羅摩先生留下最后一句話:“當我們作出的選擇是遵從內心的想法,而不是為了取悅別人時,做選擇就會容易一些。”
如今,仔細想想以前的時光,我恍然意識到,人生這場戲的最終結局,其實就是一個個選擇疊加起來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