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3
俗中自有脫俗處
瀏覽次數 :
1498
字號調整
吸引最多游客的繁華地,總難免被人詬?。?ldquo;俗!”
香港當然也是這么個地方——在尖沙嘴的大街上,隔著櫥窗,我正與幾只肥頭大耳的綿羊互窺。約略幾秒鐘后我說:“赤裸裸一身黃,你好俗!你夠俗!你真俗!”它好像聽懂了,扭了一下鉛球般的肥屁股,反射來一道粼粼金光照亮了我的破衣裳,它答:“祝你羊羊得意。”我噘起嘴:“我可請不動你。”扭頭離開這家金店,我去了前面的商店。又一個櫥窗,站了個姑娘,真養眼,金發碧眼,白臉長腿,肩上還跨了個小包包,且看那包,比巴掌稍那么大點,上邊也就寫了倆字母,“L“上面又壓了個”V”……
這街沒法逛了!香港實在是大俗!特俗!俗透了!我想起了有個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寫“香港社會是一個沒有深度的社會,沒有科技,沒有人文成就,就會慍錢、花錢、消費……”想到這里,我很欣慰。
俗中自有脫俗處。大家都去購物咱也去,那也是俗。不如找臺時光機,遁著黑白,去尋覓往日情懷,而且還特別省錢,走起——
香港有三件公用設施運營百年以上:登山纜車,天星小輪和“叮叮”。而且它們不在博物館,依然正穿行在山坡上、大海里、城市的懷抱人群間。它們好似是一張張古老但健碩的老人的臉,見證著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
太平山的登山纜車可不是我們經常見到的兩根鐵索懸著兩串小鐵皮屋,一根負責往上“推”,一根負責往下“傳”的那種。登山纜車其實是運行在山坡上、忙碌在鐵軌間的小火車,一頭連著山腳,一頭牽著山頂,這頭是城市繁華,那頭是公園靜謐。這樣說來,纜車的“纜”不是“纜繩”而是“飽纜”的纜。綠皮的車箱里,可以容納百十號人,車窗只有下半截有玻璃,上半部分正好可以讓一個成年人站起來,望著窗外,對著碧綠的樹拔起的樓說“真美”。而架駛這列轟轟機車的車長竟然是站著開車。上山下山合用一條鐵軌,只在會車處拓寬為兩條。又一次體現著設計者的智慧和光榮!
香港因為有了維多利亞港才有了“東方之珠”的美譽,這里水面寬闊、景色迷人,每天繁忙的漁船、郵輪、觀光船、萬噸巨輪和它們鳴放的汽笛聲交織出一幅美妙的海上繁華。維港的天星小游輪,就在這里負責連接著港島和九龍,協助人們穿梭于南北兩岸之間。站在小輪的舷艙欣賞兩岸風光,尤其晚上,就真猶如蕩舟在星海與夢境之中,美不勝收,它不愧被美國旅游作家協會評選為“全球十大最精彩渡輪游”之首。
香港就是這樣一個充滿魔力的地方,摩天大樓間,剛飛過一輛法拉利身后可能就轉出了一輛“叮叮”。“叮叮”其實是運行著的公交車(電車),因為開行或警示都會發出“叮叮”的聲音,故名“叮叮”。跳上這輛車,完全進入了另一個時代,木制和鐵制的設施,很舊還很耐用的模樣,一路纜盡大城小景,坐這里想像車體外六七年代模樣的明星和廣告。古昔?今昔?香港人說電車是歷史,也是現在,是工具,也是情感,是城標,也是生活。百余年來,什么都在變,惟有它沒變。幾乎每個香港人的童年里都有揮之不去的“叮叮”聲。當然,它極有可能也存在于我們所看到過的許多電影里——
山頂纜車建于1888年。油麻地的小輪公司開辦于1923年。“叮叮”從1904年走到今天……
旅行,有時會產生“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微妙。香港歸來跟朋友們分享,我說:假如我有一萬塊,那它足夠改善我一段時間的生活,讓我穿上漂亮的花花衣裳,很光鮮地站在人群中央;也能讓我拿上最新款的IPHONE,使不少人立馬投來艷羨的目光——但奇怪的一次又一次,催我出發的竟不是它們。我想要的,是帶著過往平安歸來的內在;我想要的,是整個人短期內如同重新活了一回的那份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