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元宵節過后的一天晚上,我和朋友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桔黃的路燈,打著夜幕初起的街道,春風沉醉夜,好友私語時,心情真是大好。
其實,那樣的場面,也許我們誰都不會刻意去留心身邊擦肩而過的路人。不過不遠處,確實向我們走來了一個人,我眼角的余光還記得,灰黑的衣服,花白的頭發,大概50多歲的男子。他在很遠的地方對我們行了一個 “合手禮”,然后用了很大的聲音說:給點錢吧,買點吃的,祝你們新年快樂!”
——丐幫兄弟萬千種。他,竟如此與眾不同!我說的,不是因為他不殘,也不是因為他不跪,更不是因為他衣衫整齊,而是他說了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而且聲音如此宏亮,讓我這個所謂“白領”都自慚不如——但他怎么會是個乞丐呢?我驚了一下的同時,也疑了一下。
但他的出現沒有影響我們的談興,我們還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心無旁騖。走了大約十步,我穩約聽到身后傳來的一個刺耳的聲音,——是的,他在罵人。那一刻,真像是咽了蒼蠅,上去扇他幾耳光又擔心太臟手。
我問朋友聽到了什么,朋友說沒有,她甚至連注意都沒注意那貨色。
這樣的遭遇我們肯定不是先例,拉著衣服不給錢決不撒手的也眼見過、屢聽過,腹誹有什么大驚小怪?
這件事,倒讓我認真想了想、理了理身邊朋友們對乞丐的態度。發現更善良人是這樣做的:你不是要錢嗎?反正也是小錢,我給你。更聰明的人采用另一種方法:你不是餓嗎?我去買個饃還給你夾塊五花肉,解你當務之急。還有一種人我最欣賞,車站不是常常看到拿張紙舉到你面前、比劃比劃其實是要“募捐”的年輕孩子嗎,他們啞,但不聾,你若拒絕,他絕對能聽懂。更智慧的人說:太可憐了,我捐錢,并且捐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但是我要去看看——謊言不攻自破了。
我怎么就沒有這智慧呢!?而且“獅子座”的個性,水火不容、瞧不起那些玩手段的拙劣人格。恨騙子,痛心疾首的恨!回到故事的最初。理性的分析“普通話先生”——我就這么稱呼他吧,其實是“雙重偽裝”:
一、他先把自己偽裝成乞丐,隱蔽自己的身分,達到不勞而獲目的。
二、他再把自己偽裝成笑臉人,隱蔽自己的面目,達到騙人錢財的企圖,一旦企圖落空,心情變差,立馬收回畫皮顯真容。
那天,偶爾看公交車上的注意事項,其中有這樣的一項條款大意是:不投幣者,一經發現處以補票;投假幣游戲幣者,一經發現罰款十倍。——看看,同樣是坐“霸王車”,多一個“偽”字罪加十等。
應該是宋代的朱熹教育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是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給他一塊錢,足夠了,可我們真的善良了嗎?有一種聲音說:他也許真的就是個需要幫助的人呢?
我從小在鄉間長大,出生在玉米面都是香餑餑的七十年代,村子里有那么多艱難的家庭,一家家汗珠子滾太陽在田間勞作,七里八鄉沒聽說誰出來當乞丐。我想問一下,你眼中的這個真的需要幫助的人能達到50%的比例嗎?如果不能,就社會整體而言,到底可能是在行善,還是可能在助惡?1955年5月13日,《人民日報》上說:“假的就是假的,偽裝應當剝去。”
那個聲音還在堅持:他也許真的就是個需要幫助的人呢?
也許是吧。只怕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