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8
讀到梁實秋
瀏覽次數 :
1149
字號調整
"女人、男人、孩子;中年、老年、代溝;飲酒、吸煙、喝茶;吃相、睡、懶、臟;下棋、寫字;貓、狗、鳥……很難想像這都是文章的名字吧!確實是,都是梁實秋先生的。
也很難想像一個作家,該有怎樣的人生閱歷、社會見地和碼字功力,才能把貫穿一生的人間煙火,信手拈來,就截然成趣。
比如《下棋》開篇寫道:“有一種人我最不喜歡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養的人。”開宗明義,一下子就抓住了讀者視線,何為?“……君子無所爭,下棋卻是要爭的。你給對方一個嚴重威脅的時候,對方的頭上青筋暴露,黃豆般的汗珠一顆顆的在額上陳列出來,或哭喪著臉作慘笑,或咕嘟著嘴作吃屎狀,或抓耳撓腮,或大叫一聲,或長吁短嘆,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詞,或一串串的噎膈打個不休,或紅頭漲臉如關公,種種現象,不一而足,這時節你‘行有余力’便可以點起一枝煙,或啜一碗茶,靜靜的欣賞對方的苦悶的象征。我想獵人困逐一只野兔的時候,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因此我悟出一點道理,和人下棋的時候,如果有機會使對方受窘,當然無所不用其極,如果被對方所窘,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狀,因為既不能積極的給對方以煩惱,只好消極的減少對方的樂趣。” 1500字的短文,第一段嘎然而止,用自問自答的形式,把文字的機巧抖落的不動聲色。
還是《下棋》,到了第三段:“觀棋不語是一種痛苦。喉間硬是癢得出奇,思一吐為快。看見一個人要入陷阱而不作聲是幾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說得中肯,其中一個人要厭恨你,暗暗的罵一聲‘多嘴驢!’另一個人也不感激你,心想‘難道我還不曉得這樣走!’如果說得不中肯,兩個人要一齊嗤之以鼻,‘無見識奴!’如果根本不說,蹩在心里,受病。所以有人于挨了一個耳光之后還要撫著熱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車,要抽車!’”一位超級可愛的“非君子”已躍然紙上?
接著往下:“我有兩個朋友下棋,警報作,不動聲色,俄而彈落,棋子被震得在盤上跳蕩,屋瓦亂飛,其中一位棋癮較小者變色而起,被對方一把拉住,‘你走!那就算是你輸了’。此公深得棋中之趣。
文章結束了,咂摸咂摸棋人、棋語、棋事、棋趣,不會下棋如我者,也立馬感覺到了難以招架的棋樂!
像《下棋》這樣爐火純青、出神入化、有趣有益的文章在梁實秋先生的文集里俯首皆是,比如《怒》,比如《沉默》,比如《健忘》,凡是生活里有的東西,無所不能,在他的筆墨之間活靈活現。
梁實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北京人,祖籍浙江余杭,原名梁治華,字實秋。1915年至1923年就學清華,畢業后赴美留學,1924年入哈佛大學研究院,1926年回國任教于東南大學。1949年去臺灣,執教于臺灣南北數所大學,直至65歲退休專事寫作,譯成四百多萬字的莎士比亞全部劇作和三卷詩歌……
從1927年到1936年間,梁實秋和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不斷,持續八年之久,直到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逝世,對壘才自然結束,梁實秋曾被魯迅先生斥為“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毛澤東也曾把他定為“為資產階級文學服務的代表人物”。
梁實秋一生有美滿的包辦婚姻,育三女一子,1974年夫人不幸因意外去世。梁先生古稀突發忘年戀,續弦比自己年輕28歲的歌星韓菁清。這段婚姻,曾引發爭議一度成為臺灣島的“新聞風暴”。但對梁實秋來說,這是一份與生命相關的愛情,通過《白貓王子五歲》、《白貓王子六歲》、《白貓王子七歲》等系列美文,晚年生活的祥和可窺一斑。
先生晚年熱心于兩岸交流事業。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臺北。
和同一時代的“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比,他們都生于北平,都曾供職在青島,亦都避難與重慶。一道海峽,從此“憑欄一片風云氣,來作神州袖手人。”梁先生去了臺灣,老舍先生遭到了1966年的那場洗劫。“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歷史的傷疤,還揭它干嘛!!只是忍不住想用先生文中的句子回復一下:你竟誤解我到這樣嗎?
臺灣著名圖書評論家龍應臺問她的媽媽最愛讀誰的書,媽媽毫不含糊地回答:“梁實秋。”龍應臺驚喜道:“媽媽真識貨!”
很久沒讀書了。重讀這些名人的典籍,發現能讓我朝思暮想,一篇篇、一遍遍、一句句系統地不舍遺漏、讀罷又齒頰留香、念念不忘者,梁實秋先生做的最好。
也很難想像一個作家,該有怎樣的人生閱歷、社會見地和碼字功力,才能把貫穿一生的人間煙火,信手拈來,就截然成趣。
比如《下棋》開篇寫道:“有一種人我最不喜歡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養的人。”開宗明義,一下子就抓住了讀者視線,何為?“……君子無所爭,下棋卻是要爭的。你給對方一個嚴重威脅的時候,對方的頭上青筋暴露,黃豆般的汗珠一顆顆的在額上陳列出來,或哭喪著臉作慘笑,或咕嘟著嘴作吃屎狀,或抓耳撓腮,或大叫一聲,或長吁短嘆,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詞,或一串串的噎膈打個不休,或紅頭漲臉如關公,種種現象,不一而足,這時節你‘行有余力’便可以點起一枝煙,或啜一碗茶,靜靜的欣賞對方的苦悶的象征。我想獵人困逐一只野兔的時候,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因此我悟出一點道理,和人下棋的時候,如果有機會使對方受窘,當然無所不用其極,如果被對方所窘,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狀,因為既不能積極的給對方以煩惱,只好消極的減少對方的樂趣。” 1500字的短文,第一段嘎然而止,用自問自答的形式,把文字的機巧抖落的不動聲色。
還是《下棋》,到了第三段:“觀棋不語是一種痛苦。喉間硬是癢得出奇,思一吐為快。看見一個人要入陷阱而不作聲是幾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說得中肯,其中一個人要厭恨你,暗暗的罵一聲‘多嘴驢!’另一個人也不感激你,心想‘難道我還不曉得這樣走!’如果說得不中肯,兩個人要一齊嗤之以鼻,‘無見識奴!’如果根本不說,蹩在心里,受病。所以有人于挨了一個耳光之后還要撫著熱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車,要抽車!’”一位超級可愛的“非君子”已躍然紙上?
接著往下:“我有兩個朋友下棋,警報作,不動聲色,俄而彈落,棋子被震得在盤上跳蕩,屋瓦亂飛,其中一位棋癮較小者變色而起,被對方一把拉住,‘你走!那就算是你輸了’。此公深得棋中之趣。
文章結束了,咂摸咂摸棋人、棋語、棋事、棋趣,不會下棋如我者,也立馬感覺到了難以招架的棋樂!
像《下棋》這樣爐火純青、出神入化、有趣有益的文章在梁實秋先生的文集里俯首皆是,比如《怒》,比如《沉默》,比如《健忘》,凡是生活里有的東西,無所不能,在他的筆墨之間活靈活現。
梁實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北京人,祖籍浙江余杭,原名梁治華,字實秋。1915年至1923年就學清華,畢業后赴美留學,1924年入哈佛大學研究院,1926年回國任教于東南大學。1949年去臺灣,執教于臺灣南北數所大學,直至65歲退休專事寫作,譯成四百多萬字的莎士比亞全部劇作和三卷詩歌……
從1927年到1936年間,梁實秋和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不斷,持續八年之久,直到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逝世,對壘才自然結束,梁實秋曾被魯迅先生斥為“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毛澤東也曾把他定為“為資產階級文學服務的代表人物”。
梁實秋一生有美滿的包辦婚姻,育三女一子,1974年夫人不幸因意外去世。梁先生古稀突發忘年戀,續弦比自己年輕28歲的歌星韓菁清。這段婚姻,曾引發爭議一度成為臺灣島的“新聞風暴”。但對梁實秋來說,這是一份與生命相關的愛情,通過《白貓王子五歲》、《白貓王子六歲》、《白貓王子七歲》等系列美文,晚年生活的祥和可窺一斑。
先生晚年熱心于兩岸交流事業。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臺北。
和同一時代的“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比,他們都生于北平,都曾供職在青島,亦都避難與重慶。一道海峽,從此“憑欄一片風云氣,來作神州袖手人。”梁先生去了臺灣,老舍先生遭到了1966年的那場洗劫。“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歷史的傷疤,還揭它干嘛!!只是忍不住想用先生文中的句子回復一下:你竟誤解我到這樣嗎?
臺灣著名圖書評論家龍應臺問她的媽媽最愛讀誰的書,媽媽毫不含糊地回答:“梁實秋。”龍應臺驚喜道:“媽媽真識貨!”
很久沒讀書了。重讀這些名人的典籍,發現能讓我朝思暮想,一篇篇、一遍遍、一句句系統地不舍遺漏、讀罷又齒頰留香、念念不忘者,梁實秋先生做的最好。